“六问”村级换届 强化“五大意识”
(六)其他风险管控措施。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要加快排污许可证核发进度。将已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持证排污情况纳入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内容,让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无证不得排污的要求成为广泛共识
2020年年底前,二维码信息化建设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主要排放口。同时,推进多污染物协同管控。将已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持证排污情况纳入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内容,让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无证不得排污的要求成为广泛共识。2019年年底前,完成锅炉、工业炉窑、电镀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危险废物焚烧、砖瓦、耐火材料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所有涉气污染物排放行业许可证核发工作。
2019年年底前,山东全省范围内实施火电、造纸等重点行业主要排放口二维码信息化建设。山东省将定期开展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情况,并视情采取撤销排污许可证、停产限产等处罚措施。但从细分板块来看,在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三大板块逐步成型的大势下,环保蛋糕并不止步于此。
市场优胜劣汰的洗牌加速,加之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危废处理企业如何升级突围成为行业焦点。同时,作为受政策性影响较强的产业,依法常态环境监管也将成为环境治理产业的最大驱动力。一些明星股也连跌不止,甚至出现爆仓的隐忧,这无疑雪上加霜。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在环保行业这种分化正在加剧。
预计到2020年,环卫服务市场空间将超过1700亿元。环保PPP项目包已经从几亿扩展到了几百亿规模,这对企业现金流将带来巨大影响。
本应凸显出的投资高峰期却被外热内冷的现状所替代,环保行业整体业绩出现下滑。但与此前不同的是,面对2018年业绩增速放缓,资金日趋紧张的行业共性,寻求国资帮助成了部分环保企业的最优选。海淀国投增资海淀科技成为三聚环保控股股东,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国资委成为三聚环保的实际控制人、东方园林与三峡集团共同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盛运环保及公司控股股东开晓胜与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南昌市政府出资平台将与上海图世等多家机构共同成立60亿元基金,投资于神雾集团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天翔环境最终与能投水务签约推进项目合作。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也将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坦言。这句话,或许更应景2018年环保PPP市场。在利好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借势扩大业务范围,增收增利。无论是一系列政策体系框架已具雏形,还是环境治理体量愈发扩容,抑或是垃圾焚烧发电、清洁环卫一体化的爆发,历经数十载风雨的环保,迎来了新的起点。
这其中,包括国祯环保、天壕环境、津膜科技、博世科等企业。强监管格局之下,环保行业仍然取得了多项来之不易的创新及突破。
与环卫市场稍显不同的是,更加严格的危废处置政策,带来更具确定性的市场机遇。在上半年持续上扬之后,市场自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震荡下行直至今天,资本市场对环保由热转凉、PPP项目落地慢等对市场的产品募集和客户维护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而多数危机中的环保企业没有倒闭,而是接受重组。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1月-6月环保板块下跌幅度高达26.89%。接下来就看谁能坚持下去,如果持续被雪片一样的债务压的不能动弹,那就很可能意味着经营失败。NO8 洗牌重生洗牌加剧、深度洗牌、彻底洗牌说着说着,洗牌这回就真来了。NO6 PPP项目踩了急刹车在某些情况下,产业大爆发就意味着透支未来。2018年前9个月,62家环保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共计超过1224亿元。
而上述企业回归国资怀抱,或许让很多民营企业心情复杂。尽管同比增长接近11%,但这一增速与去年相比却呈现出大幅回落的态势。
与此同时,2018年又是监管异常严格的一年,上述高管进一步指出,作为从业人员我们感受非常深刻。谁都没有预料到2018年的市场会是这样的曲线。
在过去十年间,环保行业历经快速发展,这其中部分细分领域高增长的黄金期已经结束,进入成熟期。环保PPP遇冷,根源在钱和风险。
打好碧水保卫战投资需求约为1.78万亿元。从环卫清洁市场来看,一方面随着产业化不断推进,环卫一体化业务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且不断向后端延伸。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回顾了这一年的不易。但有些细分行业仍存在巨大市场投资规模,如仍处于萌芽期的环卫市场,一片广阔蓝海的危废处置。
其余三家名企环保企业分别为东方园林、碧水源及铁汉生态。这意味着民资对整个生态环保领域PPP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但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约7000家环保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0.87%左右,但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8.97%,营业利润占比超过89.85%。然而,也因如此,时至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已至中年的环保焕发出新的精气神。
自2019年起,生态环境部将全面开展第二轮治污、问责、督政风暴,在推进环保督察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也旨在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本账之间趟出一条新的破题之路。据专家预测,未来3年内,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2.2万亿元之间,年增长率约为13%-20%。
同一时间内,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5.8%。由于产业链正处于高毛利率、现金流稳定,且在十三五期间供需关系将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危废处理项目的盈利能力仍将有进一步深挖的潜力。经专家测算,打赢蓝天保卫战投资需求超过1万亿元。中央环保督察叠加两轮回头看实现无缝覆盖、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迎来全面体检问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步入攻坚阶段、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得以根本扭转、危废处理处置摁下快捷键而这些情况都是过去年度所没有涉及过的,可以说这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
根据2018年半年报显示的150家环保上市公司业绩,近100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50家公司净利润下滑。不论是推出多款治污治废利器、进军水处理的中广核,还是频频亮相城乡环境治理的葛洲坝,亦或是打造全口径固废处置利用平台的北京环卫平台环保俨然成了国企寻找业绩增长点的新路径。
其中,22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自此,环保两个字,意味着万亿级的商机。
尽管整个环保产业的前景还是被看好,但企业数量庞杂的环保产业必将迎来真正意味上的洗牌,而早就筑起护城河的企业实力将更加凸显。而由原环保部门牵头负责,中纪委、中组部的相关领导参加,督查结果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